Recap: 月月月谈
回望三年前和朋友们的对话
在 2022 年的时候,我还在非常勤快地每周更新我的「自说自话周报」,当时我有一个栏目叫做「月月月谈」,是一个和或网上认识或现实中相识的朋友的交流对话。我一共和五位朋友进行了六场对话。
三年过去,前几天临睡前我突然想起了这个栏目,当时的对话都记录在这个 Notion Page 里,所以我回去翻了翻。看着当时聊天的内容,
夜游船,2022 年四月
认识夜游船是因为当时他也在写 newsletter,20 - 22 年的时候有一股 newsletter 热潮,有着相对多的创作者。其实我聊下来发现大多数人开始创作和表达的原因都差不多:本身就是想要表达,同时希望认识其他有相似想法的人。当时他是即将在下半年去英国的高三毕业生,想学的是计算机专业,现在算起来应该已经大三大四了。
我搜索了一下,他还是在更新内容,也有自己的博客,看上去是学了计算机和设计,感觉是很棒的选择。
Yiyang, 2022 年三月
Yiyang 是第一个主动发邮件说希望参加「月月月谈」的人,如果我不重启这个栏目的话也是唯一一个哈哈。在来信中,Yiyang 说:
我总是很好奇每个人做不同人生选择的原因,但往往和同学谈论这种话题总会避重就轻地胡乱带过,亦或者都是当作玩笑,没人愿意详谈。对我个人而言,我也更喜欢和不认识的陌生人讨论这种话题。
我觉得是这样!在陌生人面前,有时反而更容易放下防备,谈论一些敏感话题时反而没有了纠结。
22 年时我在研究生一年级,Yiyang 在大四,因此当时的对话中,我们主要谈的是专业的选择,升学的意向,以及对创作的看法。翻看当时的对话前沟通记录,一个有意思的探讨是「什么样的情况能激发出深层次的沟通交流」。
回想过去几年,每次我和朋友们有这种交流时,好像都有这么些特点:
- 静谧的环境,比如春假时深夜的 Airbnb 小屋里,晚上驱车在高速或小道上回家的路上,韩国桑拿店的汗蒸房中…
- 合适的契机,比如某一个话题/事件
- 真诚沟通的意愿
关于为什么创作,我觉得当时对话里的这些文字还是成立:
- 好的「作品」(比如博客、newsletter 等等对外输出)可以作为一份简历,更好地展示你自己
- 发布出来,也许可以让一些人收益,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
- 事不过三中提过,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追求成长的人,如果我们躲在暗处偷偷努力,他们就很难发现我们,因为我们会看起来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。做个给予者,是在表明我们的价值观,释放自己的身份信号。如果同频的人能接受到这个信号,他们就能迅速找到我们,我们能够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刚好今天在一篇博文中看到这么一段话:
最近几年经历了各维度各行业一波又一波的草台班子,给我的直接影响是对他人的要求越来越低了,同时对自己的要求在逐渐升高。感觉到自己性格在变得温和,攻击性降低,但做事方式转向粗暴直接,放弃对他人的幻想和不现实期待,告诉自己成年人只能被筛选,不能被改变。现在评价新认识的朋友或寻找合作伙伴,标准精简了当到一条「你有过什么个人作品」?
个人作品是独特的、专有的产出,与工作产出不一样,它被你创造因你而存在没有你就不会存在,文字、播客、视频、图片、音乐、代码、实物,或者一种价值观影响力都算,在这个生产工具爆炸的年代门槛并不高,但就是许多个看起来没什么门槛的事情,导致个体之间的天差地别。一个有完整个人作品的人,不管作品质量如何,与一个从未尝试过创造的人,完全不在同个世界。创造者经历过的孤独、误解和挣扎只有同类才会理解,嗅探这样的味道寻找这样的同类,就是在寻找最大概率会尊重自己作品、一起扛住寂寞的人。
Yiyang 如果选择读博士的话,现在应该在博士二三年级,或者快硕士毕业?去年的时候我试图回邮件联系,但邮箱号已经不能联系上了。
Leonival,2022 年三月
最开始是在少数派上看到了 Lenoival 分享自己丰富的经历:德国读博,去过非常多的国家,同时也是很活跃的 36Kr 作者。看他分享的文字让我觉得他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很笃定,所以想和他聊聊。
我们聊了「独立」和「依赖」的相辅相成,睡眠与焦虑之间的关系。现在翻看这段对话,我想他比我更早进入 adulting 这个阶段,更早认真考虑「为自己的人生负责」这件事。
Leonival 现在应该在博士生涯的最后一年,最近朋友圈看他分享是踢足球,笑得很开心。
TQ,2022 年三月
TQ 是我的本科同学,我们相识于大一时的大学物理课。最开始是他添加我的好友,我一开始挺诧异,因为我完全不知道他是谁。后来他的解释是「看我在课上很认真的样子,所以想认识一下」(我:实际上我完完全全是在神游)。
TQ 成绩很好,大四的时候很顺利地保研直博。不过他没有直接入学(尽管他在大三大四时已经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),而是选择了 gap 。我最开始的猜测一度觉得他是得抑郁症了。
去年冬天回国的时候特意回学校和他见了面。一开始我完全认不到他,原因是他瘦了大概七八十斤。我问他是怎么做到的,他耸耸肩,说就是坚持跑步。我觉得他说得轻松,背后有很多汗水。TQ 是那种对于极度专注的人,认准的事情能够很专注很笃定做下去。
TQ 应该也在博士生涯的最后一两年,祝他顺利。
菱子,2022 年二月及 2022 年九月
最开始认识菱子,是在毕业季的时候学校南门的甩卖摊子上。当时她很文静地坐在那里(聊天的时候发现其实是一个很大方活泼的人),卖自己的一些闲置物品。(注此为2022 年的我:我到现在都还很后悔没有买她的理光相机 。时间节点来到 2025 年七月,我甚至更后悔了😂)。
我们聊了研究生为什么选择欧洲和美国,求学过程中的文化交流,职业规划和社交媒体。
现在回望,很多交流中的想法或倾向到现在都成为了现实:我没有选择读博,菱子也(算是?)进入了她想要进入的科技(咨询)行业。
打工真是让人丧失创作欲:还记得我在本科和研究生的时候很喜欢拍视频剪视频,现在只是偶尔勉强拿相机拍两张;菱子原先经常更新的 B 站频道目前好像也好久没更新了。希望我们都能抬起老胳膊老腿多动动,多留下一些生活痕迹。
总结
以上就是三年前的「月月月谈」的回顾。我想这些朋友们都过着很不错的生活,看着当时跌跌撞撞、恍恍惚惚的我们都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,还是多少有些感慨。我觉得我们都还是在探索,谁知道呢,也许两三年后很多事情又会很不一样。